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黄山市居民生活垃圾也在逐渐增加,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目前黄山市生活废弃物产生量达3300吨/日。为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黄山市各街道上布设了
不锈钢分类垃圾箱,但记者调查,黄山垃圾分类状况不容乐观,
不锈钢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公共场所居民都能自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但是基本都忽略了垃圾箱上的分类字样,造成垃圾分类工作难以落实。市民吴先生家金田湖畔,小区周边都是
不锈钢分类垃圾箱,但吴先生发现,虽然现在街道上垃圾箱都标注了分类字样,但依然有很多人不看标识,随手丢弃。
据悉,2015年黄山被确定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黄山城区虽然有3000多个
不锈钢分类垃圾箱,由于相应法规与奖励机制未出台,回收利用技术空白,至今超过6成不锈钢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为了鼓励市民将垃圾分类,目前黄山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政府购买服务和特许经营模式,用积分进行奖励。
滨景花园小区是黄山市第一个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站的小区,采取的是四分法(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四类),居民可以下载“亲分类”公众号,每次扫一扫,按下投放垃圾分类健,积分就直接到微信号上。
投放正确一次可获得投放积分10分,并额外奖励50分;投放不正确只能获得投放积分10分,无奖励积分。积分1分相当于0.01元,累计积分,可在小区便利店兑换油盐酱醋和日用品。
目前,该试点获得成功,今年将在5个小区推广 。“智能垃圾回收系统主要由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点、社区绿岛、大数据监管平台构成。系统通过对垃圾采取源头干预,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管理,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黄山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2018年黄山市计划对55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制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技术规范,逐步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