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351066123

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共建美好家园
  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其中,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包括是否按类投放、分类收集垃圾,看似小事,实则不然。就龙岩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情况,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试点启动六年处境仍然尴尬
  据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于2011年启动,2012年全面展开,并制订了《2013年龙岩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在多家单位和小区试点。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垃圾分类试点单位27个、试点小区23个。其中,中心城区试点单位15个、试点小区15个。试点单位和小区设有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公告牌,安装有分类果皮箱(分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种),优先推行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干湿分离。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未能及时跟踪落实,目前处境仍然尴尬,未能达到当初的要求。”该负责人无奈地说。
  试点区有设施无分类 未试点区无分类设施
  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恒兴绿景小区,记者看到,醒目位置设有垃圾分类宣传牌,放有分类垃圾桶。但记者观察发现,大多数居民直接把从家里带出来的垃圾打包在一起,扔进垃圾桶内,并未按类投放。
  在另一试点小区清华园小区及试点单位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市委党校等处,记者看到,虽有垃圾分类箱(桶),但市民并未按类投放,有的垃圾随意堆放。
  记者还走访了家和天下、城市中心花园、登高西路安置小区等未试点小区及后门前新村等地,发现这些地方并未设置垃圾分类箱(桶),只有清一色的垃圾桶。
  市民们觉得不方便 收运者认为无意义 转运站没条件处理
  “家里产生的垃圾,很难做到分类,主要是很不方便,一般都打包扔掉。”恒兴绿景小区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即使分类了,运垃圾的环卫车一来,师傅也会将垃圾全部倒在一起。
  就在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前来运垃圾的李师傅,只见他十分熟练地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进环卫车内,看到塑料瓶之类的东西,会捡起来放入挂在车上的大袋子里。他告诉记者,很多居民嫌麻烦,没那么自觉分类投放,在转运站垃圾也是混在一起,感觉分类没多大意义。
  在解放南路北市场生活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环卫师傅将运来的垃圾全部倒入垃圾池内,工作人员再用机械设备压缩,随后再把垃圾装进集装箱,最后用大卡车运至焚烧厂处理。管理员小李介绍说,中心城区共有20多座垃圾转运站,但都做不到分类处理,主要是没有条件。
  面临多重问题 推广难度较大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市民分类意识薄弱外,我市垃圾分类推广难的原因还有:后端设施不配套、处置不完善,垃圾干湿分离不到位,特别是餐厨垃圾都和其他生活垃圾混装在一起,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电子垃圾处理厂尚未建成,导致收集上来的垃圾无法及时分类处理;缺乏相应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不到位;针对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问题,各相关方面未能及时沟通、协调和处置。
  “垃圾分类是一种趋势,当前龙岩中心城区日产生活垃圾近700吨,如能很好地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该负责人说。
  人人提高意识 先从自我做起
  市创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城测评标准中对垃圾分类有相关要求,但我市做得不够理想,所以需要继续做好并宣传好这项工作。同时,也需要市民做到垃圾不落地、不裸露、不乱堆乱放。还有,垃圾收运方面,及时清运垃圾、垃圾桶加盖密封等基本要求也要进一步达到。
  “创城需要人人参与,要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共建美好家园!”该负责人呼吁。
友情链接:鑫易达阿里巴巴旺铺 候车亭 候车亭厂家 仿古候车亭   copyright© 2019 宿迁鑫易达广告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29736号  技术支持:智能交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