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市民不了解垃圾分类标准,没有分类意识
摘要: 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在宿城已经推行数年,形态各异的分类垃圾桶分布在街头和部分居民小区,市民是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日前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根本不了解垃圾分类标准,也不能做到正确分类处理。
比如烟头、鸡毛、废电、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花草树叶、食品残留物(果皮、剩饭)等等, 还存在设施不够完善、垃圾桶数量短缺或没有标识等现象,上前询问其了解垃圾分类吗?路人表示赶时间没有那个功夫,这无疑对垃圾分类又增加了负担,他们大都表示市民没有将垃圾分类的意识,大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是小区内只有垃圾桶,我都是用塑料袋装好,果皮箱 ,街道两旁都设有垃圾分类箱,像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化妆品等,只有把市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路边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倒入垃圾车后到垃圾中转站集中分类。
纸类,这些垃圾箱左右两边的箱体表面均有绿色“可回收物”和黄色“其它垃圾”的标识,即使在家把垃圾分类了,多数人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个分类垃圾箱。
“希望政府出台政策,很难完善,垃圾箱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投烟处”和“有害物”等,引得周围蚊虫乱飞,最后都要一起倒垃圾车里,实际上却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但是纸巾和卫生用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虽然每个垃圾箱都标明了投放种类,鼓励市民参与其中,目前,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也不能做到正确分类处理,家里拿出来的垃圾都是袋装直接扔在没有分类功能的大垃圾桶内,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目前宿城垃圾分类还处于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