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351066123

地埋式垃圾箱为何会成为摆设
  本是为了方便环保,今年夏天潍坊一社区启用了一批“地埋式垃圾箱”,总共耗资万20余万元,这在山东也属首例。然而,由于使用和垃圾清运不方便,没用多久,这200个地埋式垃圾箱就被闲置,成为了摆设。


 
  事实上,在潍坊某社区引进地埋式垃圾箱之前,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已推广或正在试用。确实,与传统的露天垃圾容器相比,地埋式垃圾箱有着诸多优点。例如传统的垃圾容器容易导致蚊蝇孳生、污液横流、馊臭难闻等,损害周边环境和有碍市容观瞻不说,更有可能引发传染疾病的传播。这不能不说是导致一些人扔垃圾时选择远距离“投弹”的重要原因。地埋式垃圾箱无疑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按说,这么好的东西,花了这么多钱引进的设备,理该大有作为。但缘何在“新鲜”了短短几个月,就成摆设了呢?这里面有些问题需要反思。

  表面上看,这200个地埋式垃圾箱成摆设是因其自身存在的缺点所致。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地埋式垃圾箱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踩踏开关容易失灵、桶盖多数不好打或是打不开,又例如容易进雨水、开关时的金属撞击声很吵人,等等。任何一个弱点,都有可能导致居民将目光重新盯向传统垃圾箱。也许有人会说,地埋式垃圾箱的推广需要一定的代价,把这些缺点一一改正,就万事大吉了。这话确实不假。但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首批地埋式垃圾箱全部沦为摆设的代价是否可以规避或尽可能地减小。

  上面说过,很多地方在山东之前已经大面积使用地埋式垃圾箱,优点和缺点同样并存,很多城市在使用地埋式垃圾箱之后都遇到桶盖易坏、易进雨水、与现有的清运机械不配套等问题。潍坊某社区作为使用地埋式垃圾箱的后来者,在引进之前理应注意和重视到这些细节问题,并全力去解决,避免类似问题。

  进而言之,我们引进或使用一个新生事物,都需要有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不能只看到该事物的好的一面,却忽视其不足以及是否“水土不服”。必须细细地权衡各方利弊,甚至包括广大居民如何了解和接受新事物等因素,都要考虑进来。

  我们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提醒一下,要想在尽可能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将一件惠民利民的工作做实、做好,就有必要多听民声、集民智,这既是对民众负责的必要之举,也是尊重民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表现。

  最后,需要提到一点的就是市民的环境意识和良好习惯等“软件”问题。事实上,很多桶盖是被人为踩坏或弄坏,也有一些人嫌麻烦随手扔垃圾,污染垃圾桶周围的环境等。很明显,好的东西还得好人用、好好用,否则,再好的东西也难物尽其用。
友情链接:鑫易达阿里巴巴旺铺 候车亭 候车亭厂家 仿古候车亭   copyright© 2019 宿迁鑫易达广告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29736号  技术支持:智能交通网